《痕迹》这个项目是在非常偶然的情况下开始,我喜欢收集旧照片,闲暇时间会扫描整理自己的收藏,有次扫描一张底片时用了临时的光源,导致成像效果与正常扫描的不一样,人物面部模糊,面孔被多年累积的划痕替代。之后,我用类似的方法梳理了特定时期的照片,从家庭合影到单人肖像。

除去面孔,我们如何在一张合影底片上辨认人物,特别是来自审美趋同时代的影像?他们的着装风格类似,发型与其他特征也都接近,黑白胶片又无法记录色彩,或许被拍摄者本人也无法辨认数十年前的自己。

在当下的时代,医美行业与美颜软件让人能够改变自己的样貌,人也有无数种塑造自己外形的选择,可是很遗憾,独特的面孔与着装在日常中越来越罕有。国内时尚行业的创意者甚至为选择单眼皮模特出镜感到担忧。

“There were no more fashionable kids to photograph.”—青木正一(Shoichi Aoki)说。他是日本街头杂志《FRUiTS》的主创,这本杂志在2017年停刊,青木说以前摄影师一天能够拍到两三张照片,现在有时候一天一张都拍不到。这让他觉得糟。感觉目前年轻人没什么原创感,就是普通,去店里看也是差不多的衣服。”

审美趋同并不是中国特定时期或者日本经济泡沫下独有的问题,是我们生活在经济全球化、互联网发达时代中,个体面对的挑战。

我们无法预测未来,但是似乎知道自己二十年后的穿衣风格,我们经常害怕异于群体,难以追求个体特质,在社交媒体上又被“肯定性陷阱”包围,对无法得到认同的行为疑虑。同样,二十年后,我们很有可能无法在一张面孔模糊的合影上认出自己。